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_第2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节 (第4/4页)

作战服在夜色中离得远一点用肉眼几乎是无法发现动作灵巧的孤狼队员。

    此时的城墙之上,一共有十二个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正在打着哈欠,显然在寒风中站岗站到大半夜,是人都会觉得很疲惫,更何况一看这些就是新兵蛋子的日军。

    还是总统高明啊,三十六计运用的是如此巧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击西,利用突击部队吸引了东京大部分的兵力,此时山县有朋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西南部的突击部队了吧!

    山县有朋绝对想不到,在守备空虚的东北方会有一支小部队乘虚而入,即使此时的东京有十万日军陆军,而这支小部队仅仅有两百人多人而已。

    王建川抬高手臂,做了一个进攻的手势!

    孤狼第一战斗小组的三十个孤狼队员顿时如同黑色的旋风一般,在不发出一点声音的情况之下,像壁虎一般紧紧贴在了黑色的墙壁之上,右手从腰间抽出一把小型的弓弩,弩箭顶端是可以伸缩张开的十字铁钩,弩箭的尾部系在了孤狼队员们腰间的特制强力尼龙绳上,这样一根小小的尼龙绳至少可以承载半吨的重量。

    三十个人齐齐将带有尼龙绳的弩箭射出,然后三十根弩箭带着破空之声射在了日军哨兵警戒的死角处。这一点声音在夜风呼啸声中细不可闻。

    固定好绳索之后,三十个人试了试稳固程度,接着双手抓紧了绳索,两脚蹬在城墙之上快速动作起来,他们爬墙的速度和正常人的走路速度而有过之而不及,由此可见孤狼特种部队队员们的身体强横程度。

    二十米高的城墙,孤狼队员仅仅用了十五秒的时间便快捷登上了城墙之上,然后趁着日军或打哈欠或走神的空档依次躲在了城墙的阴暗处。

    这时,城墙之上出现一种诡异的静谧,并不是孤狼队员们停止了进攻,而是在等待时机,准备在三秒的时间之内一举歼灭城墙上的日军士兵,并且不让倒地的日军士兵发出一点声音,以免打草惊蛇。

    时间似乎停顿了十分钟,就在这时,一个日军士兵突然感觉到背后忽然刮起了一阵阴风,他疑惑的想要转过头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然而,他的表情就在这一瞬间凝固,并且他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生机从脖子的大动脉上急速流逝,因为此时一把锋利的刀刃正稳稳的插在他的脖子上。

    而他的面前出现的是一张涂满油彩的,不带丝毫感情的脸,这张脸庞的双眸之中正倒映着他极度扭曲的脸,而这双眼眸之中没有一丝的波澜,仿佛他面对的已经是一摊死物似的。

    这个倒霉的日军士兵只能发出咕咕的怪声,他的颈部大动脉连带着气管喉结都被依次切断,接着这个日军士兵绝望而又无助的双眼渐渐黯淡下去。

    而在这个日军士兵倒地的同时,利刃入肉或者颈骨折断的声音在城墙之上此起彼伏,所有的动作都在电光火闪之间,仅仅是三秒钟,城墙之上的十二个日军全部倒在的血泊之中,浓烈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十分钟之后,所有的孤狼全部顺利登上了城墙,而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则是灯火通明而又恢弘的东京城!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一百四十一章 血火东京(下)

    王建川登上城墙之上,远眺东京城,这东京不愧是日本首都,和北京的紫禁城都有的一拼,虽然已经是深夜,不过由于突击部队兵临东京,因而东京的夜晚并不平静,到处灯火通明,恢宏壮观,随处可以看到日军士兵正朝东京的西南方奔去,看来日军已经接到了突击部队即将攻击东京的消息,所以这才将大部分的兵力调往了东京西南部共防华夏陆军三万精锐。

    而这刚好有助于王建川的这次军事行动,在兵力如此紧张的东京,就算日本皇宫有日军卫兵把守,王建川料想警戒也比以前要松懈的多,谁会料想的到,会有一支小部队会深入十万大军驻守的东京呢,他们的注意力都已经被吸引到城外去了。

    城墙之上的日军士兵尸体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为了不引人怀疑,十二个孤狼队员换上了日军的军装,乔装成守城警戒的日军,另外有十个孤狼队员隐藏在一侧。

    王建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不想在他还未发动进攻之前被日军守军发现,等到控制日本皇宫的战斗打响,位于东南城墙的这支小分队可以吸引日军注意力,让日军混淆视听,以为混入东京的不止一支部队,造成日军的混乱,有助于掩护攻入东京的主力部队。

    任务分派下去之后,王建川率先一步滑下城墙,动作灵活,丝毫不拖泥带水,很快便隐匿在了灯光之下的阴影中,如同在黑影中快速行动的黑猫一般,一步步朝东京皇宫的方向潜行而去。

    其他孤狼特种部队队员也依次从城墙之上滑落,一百多人迅速被分成十多个小分队,十几个战斗小分队看似杂乱无章的四散开来潜入黑暗之中,其实整支潜入东京城内的孤狼特种部队正成尖锥形迅速的朝东京皇宫推进,每个战斗小队之间的距离恒定,相距不过百十来米,这都是王建川通过无线电控制着整个队形,保证在遇到抵抗时,各个队形配合紧密,给日军予以沉重的打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