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章 (第2/2页)
都是同一个县出来,还有一同赶考的情分在,李涵荣这闹的叫什么事啊!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门口站着的衙役开始检查各个考生的考引,无考引者不得入场。墨珣他们跟着进了大院,而后按照考引上头的序号,跟随不同的引路人进到不同的场区。进场之前,还要接受士兵的搜身检查。 这次搜身就搜得很严格,甚至连脑袋上的冠都得摸上一摸。 墨珣跟其他人站成了一排,然后在士兵的指引下脱鞋、脱外套,又让挨个搜了一遍,这才重新穿上衣服按着考引上头的号码去找自己的位置。 每个考生享有一个小隔间,里头已经摆放好了笔墨,以及一支蜡烛。 府试的考场与县试的不同,县试的时候左右毫无遮挡,只是彼此之间隔了一段距离。墨珣一进号舍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屋小就算了,味道还非常感人。 墨珣原本是想在外头再站上一会儿,但是已经有监考员看过来了,他也只得捏捏鼻子坐到号舍里去。 他在里头等了好一阵才传来敲锣的声音,便有人来送早餐。但是这个早餐也是简陋得很,只一碗米粥,一块大饼。 墨珣三下五除二就将早餐用完了,之后便由考官开始沿着每条小路往隔间里逐一发放试题。所有的试题放在匣子里头,由士兵捧着,再由考官取出,亲手交给考生。每份试题都被封了火漆,只有等到第二次铜锣被敲响,才能打开。 又等了一阵,这第二声铜锣响才传了过来。墨珣将上头的火漆刮开,取第一张摆在跟前,将其他试卷摆在一旁用镇纸压住。 第一场考的是帖经,主要是考考生的记诵能力。考题的内容为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墨珣开始研墨,这时才觉得安秀才挺有先见之明的。若是当初真让青松作他的书童,帮他研墨洗笔打下手,那他现在磨个墨恐怕就得花上不少时间。 “威仪孔时,____________。孝子不匮,____________。”1 “宣昭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邦作孚。”2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____________,不愆于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我以桃,报之以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墨珣扫了一眼试题,便提笔开始写。 第一场的考题分为几个部分,前面的几张卷子都是这种掐头去尾填中间的题,后头四张则是需要默写整篇经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