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5、第三十六章 不平 (第3/3页)
里暗暗诧异。却也知道这种时刻迟疑不得,同时挥刀从两边夹击而上。 那胸中的巨物一转一拧,那人感觉慢慢流逝的生命,在剧痛中,瞬间断绝。长槊撤回,旋风般打个转儿,噗,又扎进了另一个人的身体。 “啊!”这个人骤然遇到杀手,惊痛之下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另一名的刀也砍了上来。 长槊再次后撤,槊尖儿上,还挂着那个未断气的人,槊杆就撞到了第三人的胸膛之上。 半个时辰后,罗成一人一马,向南疾驰而去。在他身后的树林边,三具尸体都是一槊洞穿。腥红的血,慢慢透了一大片土地。 本来要去京城大兴,罗成接下来应该一路往西南而行。不过,罗成从那三人口中听说了杨义臣剿平高鸡泊之后,进涿县,过涞水,只要到茶棚、客栈歇脚,就总是听到杨义臣的名字。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杨义臣一夜平了高鸡泊,之前平匪多处,总共平掉的贼匪数量竟高达十万之众。那些百姓们都纷纷对杨义臣的辉煌战绩赞叹不已,也对杨义臣平剿贼匪,又还给他们一个安平的世界而感念不已。 百姓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杨义臣剿匪的战绩口口相传,竟越传越玄,说杨义臣天生异禀,出生之日,天现五彩祥云,之后,杨义臣更是五岁读四书,六岁通五经,七岁八岁就路遇不平,拔刀相助……那架势,简直这杨义臣就是一个救世主,是上苍专门派来拯救他们这些芸芸众生的人。 罗成一开始听着还被那些故事吸引,也恨不得能够亲身经历一番。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杨义臣的英雄事迹,还频频听人提到杨义臣手下的三员虎将,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那都是能千万军中取敌首如探囊取物般的少年英雄。罗成心里的就开始不是滋味儿了。 说起来,人家也曾带兵荡平燕山贼寇,虽然剿匪没有十万,万儿八千的也是有的,咋就没听人提过?难道,他罗成罗少将军就不是英雄? 这么想着,骄傲的罗成有些受不住了。想想进京时间还很充裕,干脆拨马改了道儿,竟是经遒县、|县,直奔着杨义臣驻军的武城县去了。 可惜,抱着一比高下心思的罗成赶到武城,才很郁闷地得知,杨义臣被奸臣在炀帝面前进了谗言,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将他调回京城修养去了。而他带领的郡兵还有那三员虎将,也已经带着兵丁们返回了齐郡去了。 扑了个空,罗成仍旧心有不甘。在武城休息一夜之后,第二日干脆骑马直奔齐郡了。 杨义臣回京,他也即将进京,找个机会见上一面不难。不过,他更想见见那三位少年虎将,据说那三人最大的秦琼也不过十七岁,程咬金十六岁,而年纪最小的罗士信不过十四岁,恰好与他同岁。 人家十四岁就参加南征北战地剿匪,而且战功卓著。反观他自己,虽说跟着爹爹打过几次胡虏,但毕竟罗艺将儿子带在身边,观摩学习的意味为主,说起真刀实枪的战场拼杀,罗成也不过经历了一两次而已。让人一比,他曾经沾沾自喜的功绩,竟是那么提不上桌面的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得不说,人家罗成一路上朝行夜宿,没找什么大哥,也没去贼匪窝子里插上一脚,人家赶路的速度自然比顾小小快多了。 这不,第十天傍晚时分,罗成就牵着马,走进了齐郡郡府历城的城门。 自古以来,山东这一片深泽成片,荒地连绵,又因为黄河过境,几乎每年都要发发洪水啥的,致使山东这片本来应该很富饶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贫瘠。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迫不过就拿起了刀枪,扯旗造反,占山为王,干啥的也有。久而久之,山东就成了出响马的地方。 不过,自从杨义臣奉旨招兵剿匪后,各地活跃着的匪徒们或被平剿,或被杨义臣的威名吓得一吼而散,有加之齐郡府历城是杨义臣驻兵之地,倒也没那家叛匪真的找上门来。除非有些无脑的匪徒们“老太太吃□□”,自寻死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