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煞·双生枝_第5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第1/2页)

    得快点走,再不走,天王老子都镇不住雷霆之怒。李明珏撂下一句话,同德隆快步往外走,忽而想到了什么,回首嘴角轻勾,对在门口恭送的柏期瑾说道:「下回答我。」

    ***

    宋国境内一幅昌平景象。朝罢,宋国公秦元魁邀几位亲信内臣于书房议事。正中紫檀横额高悬,书有「离经辨志」四字,背后一幅横条山水字画,右下一溜朱砂小对,室内一侧摆列金彝,一侧有座宝鼎,黄梨几上设彩绘花觚,内斜插三两花枝,占绝了风雅。众人坐定,举袖焚香品茗,好不悠闲。显然宋国公今日心情不错,朝后仍有闲情雅致与人吃茶谈笑。

    欢喜向来不是空来的。当今宋国朝堂分新策党与旧策党,自龙夷参政,摒弃十年前叶习之重整律法时的大刀利斧,如水磨工夫般地推行新策,数年之内,由老世族组成的旧策党逐步瓦解,已有式微之相。宋国公如今君权在握,又得龙夷以示天命,论政抵掌高谈,言笑挥袂生风,把一身暗色盘龙袍穿得华采奕奕,恍如一朝重回少年时,其中雄浑历落、意气飞扬,无须细表。

    说及平原一事,宋国大将军孟衍道:「此人平平无奇,且不受梁王重用,一时半刻不成气候。」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平原城狂妄之徒的诸多事迹,宋国公早有耳闻,亦不知经了多少张巧舌妙嘴,添了多少笔夸张离奇,玄乎至极,连志怪小说皆不能与其比肩。

    邦国大事,乃乱世之中道不尽的话茬。店里伙计的平庸无能不足以称道,今国策门尘虚座下的大弟子庸如市井,自是多年难得一遇的好题材,怎叫人忍不得添油加醋,画个跳梁小丑般的人物来?两月下来,坊间传闻,廷内私语,无不将此事作为笑谈,唯独宋国公多心,下令往平原增兵一万。名师出高徒,悠悠众口抹不去所见之实。在降龙之前,他曾徒步登山,素衣玉冠过柴扉,欲请高人出山,二人在泉声琴韵中交谈相得,谈论数日不休,无奈尘虚一心遁世,最终婉拒朝堂之邀。有师如此,不会这般不堪,更何况,他本人又不是没尝过山间名士的甜头。

    宋国公静思片刻,问道:「龙夷以为如何?」

    与龙翎不同,龙夷乃一清朗少年。初长成的男儿身形清俊雅淡,如堤畔一株小白杨,玉琢面庞尚留有几分童稚孩气,头发束于小玉冠中,梳得一丝不乱。若将他当作龙珥一般的孩童,便是失礼了,龙夷言谈举止颇为老成,话中进退得当,行事落落大方,见地入悟不沾俗,邱壑自在掌中酿。他住在宫中,近乎与宋国公形影不离,远看貌似父子,不似君臣,而每每见二人对坐论事,又似深交挚友。宋国公常常感慨,龙夷思吾所思,虑吾所虑,痛痒皆在一处,虽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