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03章 米骚动 (第1/2页)
就当前川蜀地区的情况来看,川蜀本地的土地兼并情况也是相当的糟糕。 大地主占据了绝大部分良田,而大量失地无地农民被迫进入城镇谋生。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这也是要出大事节奏,但是宋朝不一样,规模远超历朝历代商品经济给了这群失地农民一个活命的机会。 放在川蜀当地,那就是规模庞大而繁荣的丝织手工行业恰好也需要大量人口充当劳动力,所以失地农民多少还有个去处。 他们靠着做手工工作赚取工资,再从大地主们办设的粮铺中购买粮食养活自己,成为早期的无产者、工人。 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商业活动,而南宋商业的本身也非常脆弱,所以当这种极度依赖外部出口的经济模式遭到经济封锁的打击之后,被虚假繁荣压制住的坏影响就爆发了。 商业持续不下去了,没钱开工资了,失地农民在城镇里找不到事情做,又回不到土地上,没有收入,就要饿肚子,肚子饿了,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 小偷小摸都算是有良心的人才能做出来的,那些本来就比较野的,现在已经是半公开的强盗了。 从洪武六年五月到洪武六年七月,三个月间,仅仅是成都一地,就发生了盗窃桉一百六十次,抢劫桉七十八次,持刀伤人桉九十三次,聚众喧闹劫掠桉六十九次,共计造成人员死亡二十一人。 成都官府对此头疼不已,官差们连轴转,抓捕持刀伤人的家伙,而对于数量更大的小偷小摸和抢劫,那就无能为力了。 成都治安环境快速恶化起来,民怨沸腾。 而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情况。 伴随着城镇工商业的大规模倒闭、关停和工商人口的大规模失业,至关重要的粮价开始悄悄上涨。 乱世中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粮食。 局势一乱,人们就开始大规模屯粮,而粮商们也会迅速发现发财的契机,立刻开始提高粮食价格,炒作粮食危机,借机大规模敛财。 他们才不管什么国家财政危机,他们只要钱。 危机的时候不敛财,还要在什么时候敛财? 于是从洪武六年五月到洪武六年六月初,成都粮价上涨三分之一,民众怨声载道,失业的城镇市民阶层群情激愤,多次出现包围米店声讨粮商的情况,双方的对立情绪十分严重。 民众怒斥粮商没有良心,囤积居奇,就知道赚钱不知道人命。 粮商大怒,冷笑着说爱买不买,有本事进来抢,来一个他就报官抓一个,让这群刁民没好果子吃! 双方对立情绪不断地累积,不断地增强。 而在此期间,并没有任何官方人物出来疏导,粮食价格连连攀升,到六月底,粮价较四月份的时候已经翻了一倍。 粮商们赚的盆满钵满,失业的平民们为了吃一口粮食几乎耗尽全部储蓄。 于是,洪武六年七月初三,在成都粮价再一次上涨之后,成都城内出现了第一个被饿死的人。 再到七月初六,已有二十多人被饿死。 七月初八,一家六口人因为绝望而集体上吊自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