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7节  (第1/2页)
    他们顶得住冯赞,顶得住陆臻,可谁有把握能顶得住何苒和何秀珑?    不得不说,感谢连环画和晨报晚报的影响力,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市井小儿,对苒军将领如数家珍。    百姓们可能不知道朝廷有哪些武将,却一定知道骁勇大将军何秀珑、骠骑大将军冯赞、昭武将军陆臻、昭勇将军江涛、安远将军何大力。    市井中甚至还有写着他们封号的卡牌,小孩子们你拍一张安远将军,我拍一张昭武将军,比一比谁更厉害。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渗透,就连朝廷官员,在听到他们的名字时,也会本能的示弱。    然而他们不能示弱,尤其是武将。    柳山河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大将军鲁云成曾拜在老武安侯门下,与陆屏南一起镇守边关多年,熟悉陆家军的打法,由他阻拦陆臻最为适合。”    鲁云成自从南下之后,一直不受重视,现在被柳山河点名,鲁云成还有些激动。    他立刻出列:“下官愿往!”    对付冯赞的人选也有了,那就是庆安伯唐德忠。    唐德忠去兵部领了虎符,便匆匆回府,他还没到家,庆安伯府便收到了他要领兵的消息。    世子快步来到后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伯夫人。    伯夫人已有七个月的身孕,她已三十有八,高龄怀孕,本就凶险,忽然听到丈夫要去打仗的消息,情急之下,竟然见红了!    庆安伯回到府里,看到的便是一片人仰马翻。    君令如山,他不能在家中久留,原本回来除了取盔甲和兵器,还想带上长子。    可是现在看着脸色苍白如纸的妻子,他改了主意。    他拍拍世子尚还稚嫩的肩膀,沉声说道:“你留下,照顾母亲和弟弟妹妹,你是长子,还是世子,若是为父有何不测,你就是顶梁柱,唐家就靠你了。”    庆安伯成亲较晚,世子也只有十七岁。    “父亲,我会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您放心吧。”    庆安伯叹了口气,又看了一眼病榻上的妻子,转身离去。    身后传来妻子压抑的哭声,庆安伯强忍着没让自己回头。    他知道这一去,他可能就回不来了。    和庆安伯恰恰相反,鲁云成却是难掩兴奋。    他是武进士出身,拜在老武安侯门下,虽有师徒之名,可是老武安侯却更重视自己的儿子陆屏南。    后来,他和陆屏南同在陆家军,可是每次立功的都是陆屏南。    陆屏南含玉匙出生,父亲是侯爷,母亲是忠勇夫人李锦绣,而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    为了出人头第,他拼了半条命才考上武进士,拜到老武安侯门下。    可是他努力拼搏得到的这一切,陆屏南却是从出生就已经拥有。    他伏低做小,花了大笔钱财请人引荐,才能踏进武安侯府的大门。    而陆屏南却从刚刚记事起,就已经坐在老武安侯的腿上,听他讲孙子兵法了。    不一样,根本不一样。    因此,当还是齐王的新帝决定迁都,并且只给陆屏南留下几千人镇守京城时,鲁云成是幸灾乐祸的,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南下金陵,他觉得他的未来在金陵。    只是鲁云成没有想到,武安侯府居然没有在晋王手中灭亡,陆屏南不但没死,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何苒麾下。    陆屏南背叛了周氏天子,而且还在何苒手下混得风生水起。    武安侯府不但没倒,而且还蒸蒸日上。    鲁云成再一次气得要吐血。    他来到金陵之后,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他与武安侯府的那层关系。    皇帝以及满朝文武,全都把他划到武安侯一党。    他坐了几年冷板凳,动用了不少人脉,也只在兵部谋了个闲职。    这几年,他每每听到陆屏南父子的消息,都会夜不成寐。    他不仅一次后悔,如果当年他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京城,甚至用热脸去贴陆屏南的冷屁股,与陆屏南一起死守京城,那么他今日成就,是不是也和陆屏南差不多了?    至少也比冯赞那个只会靠女人的土匪要强吧。    冯赞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    何苒虽然自称为大将军,但苒军当中真正的大将军只有三位。    一个是何秀珑,一个是投诚来的符燕升,还有一个就是冯赞。    这三个人,鲁云成全都看不起。    何秀珑区区女流,符燕升是降将,冯赞不但是降将,更是一个靠女人上位的土匪。    他们凭什么做大将军?    也只有何苒这种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才会重用这三个人。    在鲁云成看来,苒军当中能与他相抗衡的,只有武安侯陆屏南。    只是可惜,何苒把守卫京蓟的重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