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1/3页)
    因为怕家中牵挂,徽妍从宫里回来的第二日,就已经传书家中,告知了皇帝的态度。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恐慌,她没有说皇帝的意图,只是说,他还没有确切答复。    三日后,徽妍回到弘农,家里人都一副尽人事知天命的模样。    “陛下诸事操劳,见你已是恩典。”戚氏叹一声,道,“万民皆是人臣,陛下就算不许,亦是情理之中。”    “徽妍,”陈氏有些紧张的问,“你陈情之时,陛下如何答话?面色好么?”    徽妍回想着,不知如何回答,道,“陛下只说朝廷会奉养母亲。”    戚氏面上有些许宽慰,颔首,“陛下还是念你父亲旧情。”    “那……你不曾与他争执吧?”陈氏又问。    何止是争……徽妍又想到她把皇帝扑倒的情景,心中又是一阵暴汗。    “未曾。”她说。    “徽妍是大人,你道在天子面前她会那般不懂事么?”王璟笑道,“你和母亲,都拿她当孩童。”    众人皆笑,气氛轻松起来,也不再多问,张罗晚饭,为徽妍接风。    在家中待了四五日之后,传说中的采选终于来了。    乡邑中虽偏僻平静,消息却不闭塞。宫使到了哪家采选,未出一个时辰,王宅里的人就知道了。    “你还是快去县邑中打听打听,徽妍在不在册上。”陈氏耐不住性子,不住地催王璟。    王璟却是平静,在堂上与王萦下棋,落下一字,缓缓道,“急甚,该来便会来,躲也躲不掉。”    “璟说的是,莫急。”戚氏道,“徽妍连陛下都见过了,还怕应付宫使么?”    陈氏见众人皆如此,便也不说话了。    徽妍坐在一旁,眼睛望着堂外。只见天高云淡,太阳艳艳。    她一向自认处事镇定,但最近,似乎不是这样了。她时常会分神,便如现在,就连鸟雀降落在庭中,也能引得她注目,像那颗跳动不稳的心一样,扰人烦乱。    一家人坐在堂上,直到太阳西沉,也并没有宫使登门。    当家人来禀报,宫使探访了离他们只有三里远的一家农人刚刚离去之后,众人这才露出惊异之色。    “都回去了?你可都打听对了?”戚氏紧问。    “都回去了!”家人擦着汗,“小人亲眼所见!”    陈氏松一口气,露出笑容,“天公保佑!方圆十里,我们家最大,宫使怎会绕来此处而去访一户农人?想来定是徽妍不在册上!”    戚氏亦笑,却催王璟,“还坐着作甚,快去县邑中打听!”    王璟一愣,回过神来,忙道,“哦哦!是!”说罢,让曹谦备车,小跑着出去。    “徽妍,莫着急。”陈氏安慰徽妍道。    徽妍看着她,扯扯唇角,只觉手心竟起了一层汗腻。    王璟去得很快,才入夜,就回到家中。    “此事确实!”他笑着走进来,“徽妍确不在册中!”    众人欢呼,戚氏大大松一口气,朝长安的方向拜了一拜,又拉着徽妍,几乎喜极而泣,“幸好幸好!”    王璟让人去取酒来,喝一杯庆贺。    “二姊!”王萦亦是高兴,抱着徽妍,“太好了!你不必入宫了!”    徽妍亦笑,喜不自胜。只觉自己多日来的彷徨无措,此时才算是放下。    心仍一跳一跳的清晰,却已经不是等待未知的不安。    ……这便是你的意思。    她望着堂外的夜色,黝而不浊,含着月光,恰如那双注视过她的眼睛。    ☆、第17章 寿筵(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